俗話說:“瓷看底,玉看皮”,色皮,即和田玉表面附著的一層帶有顏色的表皮,大多出現在子料與山流水上。皮色是上天賜個和田玉的玉衣,讓和田玉變得多彩。下面小編就來講講皮色的重要性。
何為皮?“皮,離也”,“剝也,”指物體的表面層,也指“表層的,膚淺的”。玉本無皮,玉皮是次生的,先有玉后有玉皮,無玉則無玉皮。玉皮是指玉里外表象的連接和表明之處。我們知道,和田玉有一種與生俱來的高貴氣質內蘊其中,而玉皮可表達玉的內涵,形象與美感,使玉更具靈性。各種玉皮就像玉穿戴了多彩的服飾,別具風情。將玉比喻成一本書,則玉皮就是書的封面和封底,就是書的前言。
和田玉皮的生成原因
籽玉沖到河的中下游后,在一個比較安靜的環境下沉積下來,被砂石“埋葬”,這時又受到地下水的長期浸泡,地下水酸、堿度不同,對籽玉的侵蝕程度也不一樣,富含礦物質的地下水與籽玉的表皮礦物會起某種化學變化,使其籽玉表面形成某種顏色。比如:籽玉皮中若含有磁鐵礦在大自然氧化環境下會逐漸變成赤鐵礦,長期侵泡水中,進一步變成褐鐵礦呈紅色的表皮,因為是自然變化,顏色很協調、很美觀、很和諧,給人以美的享受。
和田玉籽料皮色有許多種,緣物親眼見到的有:棗紅皮、虎子皮、秋梨皮、栗子皮、糖皮、葵花皮、紅皮子、黑漆皮、棕褐色皮、暗棕皮、黑褐色皮、桂花皮………..顏色的不同是因為籽玉料所處的自然環境不同而形成的。籽玉在河床中被沖刷到不同的河流段,處在不同的小氣候中,形成不同的皮色,這也是為什么一塊籽玉上有時會有好幾種皮色,并且能明顯的看到顏色具有層次感。而且籽玉料的皮色多分布在籽玉料的瑕疵部位。
皮的價值
1、鑒賞價值:行內有句話:“子料去了皮神仙認不得”。主要指有些優質的山料(甚至俄料)幾可與子料相比,而被商人充數高價出售,但進價上卻相差數倍之遠。因此沒帶皮色的裸體子玉較易有爭議而難定其保值性。 因此有人說:裸體玉有爭議,不能確定保值。裸體子玉是黑白照,而皮色子玉是彩照,它給藝術家以充分的創作空間,也給了人們以五彩斑斕的藝術享受。
此外,由于和田玉的復雜性,要鑒別是否子料需要綜合考量。其中皮色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環節之一,尤其對初學者。皮色是和田子料身份的證明,俄羅斯雖然有帶皮的子料,但絕大多數沒有毛孔,皮色比較亂、臟,敿{斯有子料,但只是碧玉;且末有少量的子料,品質大多次于和田。俄羅斯的子料與遼寧岫巖的河磨玉一樣皮比較厚,品種相對單一,完美的很少。只有和田子料有各種各樣的品種和優質的皮色,成為最有特色的要素,這也是評價和田玉品質價值的重要因素。
經驗豐富的行內人甚至只看皮色,便能知曉其中玉石的品質和價值。例如鹿皮子玉、黑皮子玉,大多內蘊品質上乘的白玉料,而玉肉質量相等的和田玉子料,若能帶有撒金、秋梨等皮色,則價值更高。
2、欣賞價值:和田玉作品的珍貴,不僅在于其玉質好,還在于其富有情趣,匠心獨運,創意的皮色的俏色利用。利用玉石的俏色雕刻作品,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,而俏色雕刻的巧妙運用,不但令和田玉作品倍顯生動,靈氣十足,更極大的增加了和田玉作品的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。
3、文化價值:皮色在當今和田玉收藏意義更比古代重要,古人能擁有和田玉的非貴即富,一般為王族、權貴,作假的基本沒有。古人重德輕符,當代德符并重。古代的子料主要為河中“撈出”,皮色較少、即使有色度也較淺。今天的子料多從老河床砂土中挖出,因受環境沁染,大多有皮色,而且皮色重、滿、艷、美。今天的玉雕家、藏家在皮色上挖掘出的美,使觀者獲得的愉悅是古代不可同日而語的。
每個時代的玉雕均有其時代特征,比如說大家說的“粗大明”,說的是明代的玉雕看起來好像比較粗糙,其實是明代藝術講究樸實無華的風格。今天,我們能給后人什么時代特征?玉雕界普遍認為是“皮色”(含皮色的巧雕),皮色是這個時代最為明顯的時代特色。
和田美玉之玉皮的保養
玉的皮殼是玉的表面的附層,易受外界的刺激和破壞,有五怕:1.怕亂用硬物刻劃摩擦。2.怕受驚:怕碰,怕摔。3.怕油腥,要避免油膩,油煙,姜汁,腥臭污染。4.怕酸堿腐蝕:強酸、強堿一旦腐蝕,其玉皮的光澤、顏色、包漿會黯淡失色,甚至會使表皮產生麻點狀。5.怕長期強光照射,怕火燒而造成損傷表面結構等。
和田玉有皮者價尤高。這些天然形成的皮、色,靈動、富有生機,猶如人的皮膚似乎會呼吸,F在大部分藏家和研究者都認為子料本身較山料溫潤,在佩戴一段時間或多年以后,會越來越滋澤美觀,應該是皮的“呼吸”帶來了鮮活的機制。同時,和田玉皮色的文化價值還有很大的開發空間。